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月:风景和月色。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或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 :指情谊、约定。
  • :读作fú,指野鸭。
  • 归骑:骑马归去。
  • 高标:高处的标志。
  • 仙桥:指神话传说中的桥,也指美丽的桥梁。
  • 锦城:指成都,因其盛产锦绣而得名。

翻译

风景和月色下的清江之夜,山水与白云相伴的清晨。 我们万里同行,如同客人,秋天的情谊永不凋零。 野鸭在分隔的岸边嬉戏,骑马归去的人告别高处的标志。 一旦离开仙桥的道路,回头望去,成都依旧遥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离别成都时的深情。诗中,“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以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了离别时的自然美景,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后句“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远行万里,秋天的约定和情谊依旧不变。结尾“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则抒发了诗人对成都的留恋和不舍,仙桥的离去象征着与友人的分别,而锦城的遥远则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故乡的深深眷恋。

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