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是古代著名的墓地。
- 散漫:分散,不集中。
- 黄埃:黄色的尘土。
- 折碑:断裂的墓碑。
- 碾:压过。
- 苔痕:苔藓留下的痕迹。
- 荒冢:荒废的坟墓。
- 木根:树根。
- 漠漠:形容分布广泛,不集中。
- 兔丝: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荒凉。
- 罗:覆盖。
- 古庙:古老的庙宇。
- 丹旐:红色的魂幡,用于丧事。
- 孤村:孤立的村庄。
- 白杨:一种树木,常与墓地联系在一起。
- 悲风:凄凉的风。
- 萧索:形容景色凄凉。
- 寒巢:寒冷的鸟巢。
- 独奔:独自奔跑。
翻译
黄色的尘土漫无边际地覆盖了北方的平原,断裂的墓碑横亘在道路上,压过了苔藓的痕迹。 空旷的山中,月光下松树的影子悄然来临,荒废的坟墓旁,春风使树根变得模糊。 广阔的兔丝植物覆盖了古老的庙宇,红色的魂幡在孤立的村庄中飘扬。 白杨树下,落日时分,凄凉的风起,萧条的鸟巢中,孤独的鸟儿独自奔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北邙山的荒凉景象,通过黄埃、折碑、荒冢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历史的沧桑感。诗中“空山夜月来松影”一句,以月夜松影增添了诗意的幽静与深远。而“荒冢春风变木根”则巧妙地以春风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