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镇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莱镇:地名,位于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
  • 骆宾王: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 春心断:春天的思绪被打断,意指心情不佳。
  • 边城:边疆的城市。
  • 夜望高:夜晚仰望高处,可能指星空或高耸的建筑物。
  • 野楼:指边疆的楼阁。
  • 海气:海上的雾气或气息。
  • 白鹭:一种水鸟,常在江河湖泊边出现。
  • 江涛:江中的波涛。
  • 结绶:系官印的带子,代指做官。
  • 疲三入:三次进入官场,感到疲惫。
  • 承冠:承受官帽,即担任官职。
  • 泣二毛:因忧愁而白发增多。
  • 弱羽:比喻自己力量微弱。
  • :渡过。
  • 轻舠:轻便的小船。
  • 阳春曲:指优美的音乐或诗歌,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的作品。
  • 穷愁:贫穷和忧愁。
  • 代劳:代替劳苦。

翻译

春天的思绪在旅途中被打断,我在边疆的城市夜晚仰望高处。 野外的楼阁仿佛笼罩着海上的气息,白鹭飞翔如同江中的波涛。 三次进入官场已感到疲惫,担任官职却因忧愁而白发增多。 想要飞翔却力量微弱,想要渡过江河却缺乏轻便的小船。 幸好有那优美的阳春曲,它代替我承受贫穷和忧愁的劳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疆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通过对春心断、夜望高、野楼海气、白鹭江涛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疲惫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最后,诗人以“阳春曲”作为慰藉,表达了对艺术和美好事物的依赖,以及希望通过艺术来减轻生活中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骆宾王诗歌的独特魅力。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