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巧舌如簧:形容能言善辩,说话动听。
- 投杼:《战国策·齐策二》中记载,曾参的母亲听到三次“曾参杀人”的谣言后,信以为真,投杼(织布的梭子)而逃。比喻谣言多次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和氏罪:指和氏璧的故事,和氏因献璧被误解而受罪。
- 诬金:诬陷别人偷金子。
- 畴昔:往昔,从前。
- 六国交驰:指战国时期六国之间的纷争和交往。
翻译
那些能言善辩的话总是不要听信,是非往往源自个人的爱憎。 就像三个人告诉母亲曾参杀了人,母亲虽然开始不信,但最终还是信了; 又如百只狗听到风声就只会吠叫,却不知真相。 辨别玉石时,应该宽容和氏的冤屈; 诬陷别人偷金子时,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判断。 因此想到从前那些游说之士,六国之间的纷争也让他们遭受了不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历史典故,深刻揭示了人言可畏、是非难辨的道理。诗中“巧舌如簧总莫听”一句,直接告诫人们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后文通过“投杼”和“百犬闻风”的比喻,进一步说明了谣言和盲从的危害。最后,诗人以和氏璧和诬金的故事为例,强调了在是非面前应保持清醒和坚定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