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杨柳枝

· 薛能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桥:洛阳桥,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羌笛:古代羌族的乐器,常用于边塞诗中,象征边疆的哀愁。
  • 塞烟:边塞的烽烟,指边疆的战事或边塞的荒凉景象。
  • 习池:习家池,古代名胜,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是东汉习郁的园林。
  • 水蒲:水生植物,蒲草。
  • 风絮:随风飘扬的柳絮。

翻译

洛阳桥上的晴朗倒影覆盖着江中的船只,羌笛吹奏的秋声似乎湿润了边塞的烽烟。闲暇时想象着习家池边宴会结束后的情景,水边的蒲草和风中的柳絮在夕阳下飘扬。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洛阳桥的晴影和羌笛的秋声,营造出一种边塞的哀愁氛围。诗中“洛桥晴影覆江船”一句,以静谧的画面开篇,而“羌笛秋声湿塞烟”则通过声音和意象的结合,传达出边疆的孤寂与凄凉。后两句转入对习家池宴会后的想象,水蒲和风絮在夕阳下的景象,增添了一抹柔和与悠远,使得整首诗在哀愁中不失温婉与遐想。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