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给事宅白牡丹

· 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拼音

所属合集

#牡丹

注释

作者一说裴潾。 争玩:一作“争赏”。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中唐诗人刘禹锡也有诗为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 当时,牡丹价格十分昂贵,竟至「一本有直数万者」。(亦见《唐国史补》)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裴潾这首诗的前两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唐代的这种风习。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划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陕西西安。
  • 豪贵:指有权有势的人。
  • 春残:春天即将结束。
  • 争玩:争相观赏。
  • 街西:长安城的一个区域。
  • 紫牡丹:一种颜色为紫色的牡丹花。
  • 玉盘:比喻白牡丹的花瓣,形状像盘子。
  • 承露:承接露水。
  • 无人起就:没有人起身去。
  • 月中看:在月光下观赏。

翻译

长安的有钱有势的人舍不得春天的结束,争相在街西观赏紫色的牡丹。 而另一边,有一朵白牡丹像玉盘一样承接冷露,却没有人起身在月光下去欣赏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和无人问津的白牡丹,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孤寂、高洁之美的赞美。紫牡丹虽然受到人们的追捧,但白牡丹在月光下的静谧与纯洁,更显其超凡脱俗。诗中“玉盘承露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白牡丹的清冷与高洁,而“无人起就月中看”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被忽视的美感的惋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世俗的淡漠态度。

卢纶

卢纶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