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从军行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忼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埽一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瑟瑟(sè sè):形容风声。
- 胡行:指胡人的行动,这里指胡马奔跑。
- 严城:防守严密的城池。
- 伏兵:埋伏的军队。
- 庙堂:指朝廷。
- 玉门:古代边塞名,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戎马:战马。
- 军门:军营的大门。
- 兵气:战争的气氛。
- 伏剑:指怀有报国之志。
- 忼慨:即慷慨,激昂的样子。
- 投笔:比喻弃文从武,投身军旅。
-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位汉初名将。
- 孙吴术:指孙武和吴起的兵法。
- 埽(sǎo):打扫。
翻译
秋天到来,风声瑟瑟,胡人的马群奔跑迅速。 防守严密的城池白天也不开放,埋伏的军队在暗中相互失去联系。 天子在朝廷上拜将,将军从玉门关出发。 在中原的伊洛之间,有数千匹战马。 军营的大门压在黄河之上,战争的气氛直冲云霄。 我一生怀揣着报国之志,激昂地弃文从武。 南行时,月光孤独,北往时,燕云密布。 近来采取韩信和彭越的策略,早已知晓孙武和吴起的兵法。 大丈夫志在清扫万里疆域,谁会满足于打扫一室之地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边塞的紧张气氛和将军出征的壮烈场面。通过“秋来风瑟瑟”、“戎马数千匹”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紧迫。诗中“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体现了朝廷对边防的重视和将军的英勇。结尾“丈夫清万里,谁能埽一室”表达了诗人对报国之志的坚定和对个人安逸的不屑,展现了盛唐时期士人的豪情壮志。
刘希夷
刘希夷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