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蕉

· 沈周
王维偶写雪中蕉,一种清寒尚未消。 前度风流思旧观,后人影响见新标。 残黄潦倒漫诗迹,破绿离披折扇杓。 今日蒙翁同鹿梦,晓窗呵笔费辞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诗画皆有高深造诣。
  • 雪中蕉:指王维画中的雪景与芭蕉,象征着清寒与孤寂。
  • 一种清寒:指王维画中的雪景给人带来的清冷感受。
  • 前度风流:指过去的风雅之事或人物。
  • 后人影响:指后人对前人作品的模仿或继承。
  • 新标:新的标准或新的作品。
  • 残黄:指残破的黄色,这里可能指旧画的颜色。
  • 潦倒:颓废、失意的样子。
  • 破绿:破败的绿色,可能指芭蕉叶的破损。
  • 离披:散乱的样子。
  • 折扇杓:折扇的柄,这里可能指画中的芭蕉叶形状像折扇柄。
  • 鹿梦:出自《庄子·齐物论》,指梦见鹿而不知是梦,比喻虚幻或难以分辨真假的事物。
  • 呵笔:用口吹笔,使墨水流畅,准备作画或写字。
  • 辞招:指用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或招引。

翻译

王维曾画过雪中的芭蕉,那种清冷的氛围至今未散。想起过去的风雅之事,后人也在模仿中展现新的作品。旧画已残破,黄色斑驳,诗迹依稀,芭蕉叶破败散乱,如同折扇的柄。今日在蒙翁的画室中,如同梦见鹿一般虚幻,清晨在窗前吹笔准备作画,费尽心思用言语来表达。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王维画作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风雅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后世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中“雪中蕉”不仅是王维画作的象征,也代表了清寒孤寂的意境。通过对旧画残破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过往艺术的珍视和对现实艺术状态的感慨。最后以“鹿梦”比喻艺术的虚幻与难以捉摸,表达了艺术创作的艰难与深邃。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