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贡院小集

最宜南陌静缁尘,况复高城过雨新。 夹路啼莺歌似响,一春踏草到应频。 侵苔薜荔萦初蔓,隔水衣裳挂满筠。 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缁尘(zī chén):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垢。
  • 薜荔(bì lì):一种植物,常绿藤本,攀缘生长。
  • (yún):竹子的青皮,也指竹子。

翻译

在南边的小路上静静地聚集,远离了世俗的尘埃,更何况城墙高耸,雨后空气清新。路旁的小鸟啼鸣,歌声宛如天籁,整个春天我们频繁地踏青。薜荔藤蔓缠绕着青苔,隔着水边,衣裳挂满了竹枝。夕阳无限美好,足以让我们共同陶醉,但明天的世俗事务恐怕又会牵扯我们的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宁静画面,通过“南陌静缁尘”、“高城过雨新”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新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诗中“夹路啼莺歌似响”和“一春踏草到应频”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结尾的“无限夕阳堪共醉,明朝世务恐牵人”则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事务的忧虑。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东乐安人,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嘉靖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南国子监司业,累官太仆寺卿,未履任而报罢。闲居二十年。性简重慎详,一意经术,谓汉儒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又以六书正汉儒注疏舛误。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