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力南归寄陈宗典布邦直梁体立梁任伯诸丈

· 李畅
力耕曾共岭云东,一别音尘渺去鸿。 赋就北山愁自结,梦回南浦忆谁同。 故园怅望关河外,薄宦行藏涕泪中。 此夕怀人迥无寐,萧萧凉雨滴疏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遣力:派遣仆人。
  • 音尘:消息,音信。
  • :遥远,模糊。
  • 去鸿:离去的鸿雁,比喻离别的人。
  • 北山:指北方的山,这里可能指作者曾经居住或游历的地方。
  • 南浦:南方的水边,常用来指离别之地。
  • 薄宦:卑微的官职。
  • 行藏:行踪,出处。
  • :远。
  • 无寐:无法入睡。
  •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 疏桐:稀疏的桐树。

翻译

派遣仆人南归,寄信给陈宗典、布邦直、梁体立、梁任伯等诸位先生。

曾经一起在东岭耕作,如今音信渺茫,如同离去的鸿雁。

在北山赋诗,愁绪自结,梦回南浦,思念与谁相同。

遥望故园,关河之外,身为卑微的官员,行踪不定,泪水中藏着悲喜。

今夜怀念故人,远隔千里,无法入睡,只听得萧萧凉雨滴落在稀疏的桐树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追忆。诗中,“遣力南归”一句即透露出作者与友人相隔千里的无奈,而“音尘渺去鸿”则进一步以鸿雁传书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音信断绝的遥远距离。后文通过对北山、南浦的描绘,以及对故园的怅望和对薄宦生涯的感慨,层层递进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思念。结尾的“萧萧凉雨滴疏桐”更是以景结情,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李畅

李畅,字若无。南海人。待问父。少读书学诗,舍旁有洲,尝建知津亭于其上,邀文士相唱和。年四十,以父命出为掾吏,仕司嘉兴狱。迁任韶州司仓,寻转边蓬尉。以子待问贵显,获封赠户部尚书。有《蜩笑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七有传。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