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蛾

· 孟郊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烛蛾:指围绕灯光飞舞的蛾子。
  • 厌生:厌恶生命,这里指蛾子不顾生命危险接近灯光。
  • 恶明:厌恶光明,这里指蛾子不是因为喜欢光明而飞向灯光。
  • 恶灭:厌恶黑暗,这里指蛾子实际上是因为害怕黑暗而飞向灯光。

翻译

灯前有两只飞蛾双双起舞,它们对生命是何等的轻视。 它们飞来的心意,不是因为喜爱光明,而是因为害怕黑暗。 如果天空有百尺高,它们应该会飞去遮掩那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烛蛾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感慨。诗中“厌生何太切”一句,既表现了烛蛾对生命的不珍惜,也隐喻了人生中对生命价值的轻视。后两句则通过烛蛾的行为,揭示了它们飞向灯光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对光明的向往,而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烛蛾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