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注释
- 秋律:指秋天的气候。
- 清削:形容月光清冷而锐利。
- 晓棱:指清晨的边缘,即黎明时分。
- 俛仰:即俯仰,指一举一动。
- 孤韵:独特的音韵或风格。
- 零雰:零散的雾气。
- 涤暑:消除暑气。
- 寒氛:寒冷的气氛。
- 岩霰:山间的霰雪。
- 涧澌:山涧中的冰块。
- 曛:黄昏。
- 隐沦:隐居沉沦。
- 江调:江边的曲调。
- 溪谣:溪边的歌谣。
- 众蕴:众多的蕴藏。
- 寒泉:冷冽的泉水。
- 哀呻:哀伤的呻吟。
- 南谢:指南方的谢灵运。
- 北宋:指北宋时期的文人。
- 赜灵:深奥的精神。
- 酌酒:斟酒。
- 品松:品评松树。
- 荒榛:荒芜的灌木丛。
- 苔趾:苔藓覆盖的足迹。
- 宏制:宏大的作品。
- 沙潨:沙石的潺潺声。
- 崩津:崩溃的渡口。
- 羲皇人:指古代的贤人。
- 心放:心境开阔。
- 形拘:形体受限。
- 夙嗜:早年的爱好。
- 达士:通达的人。
- 明镜:比喻清晰的认识。
- 朗言:明朗的言辞。
- 律万有:规范万物。
- 倾倒:倾注。
- 甄无垠:选拔无边。
- 鸑鷟:古代传说中的鸟名。
- 丝毫:极细微的部分。
- 哀叩:哀求。
翻译
百虫嘲笑秋天的气候,清冷的月光在夜晚显得锐利。黎明时分,我静静地观察和聆听,微风已经剪碎了树叶,使其纷纷落下。君子鉴赏着大雅之风,老人并非只是俊杰的群体。我们收拾起古人所抛弃的,一举一动都在弥补空白的文学。独特的音韵嘲笑春天的俗气,余音超越了零散的雾气。自然而然地走向终南山,消除暑气,凌驾于寒冷的气氛之上。山间的霰雪不知何时停止,山涧中的冰块始终含着黄昏。这些曾是唤醒古老沉醉的景象,所以多有隐居沉沦之人。江边的曲调让人快乐地远离,溪边的歌谣让新生徒然更新。众多的蕴藏有着丰富的采撷,冷冽的泉水却只能哀伤地呻吟。南方的谢灵运终究未能到来,北宋的文人当时却被珍视。深奥的精神各自不同,斟酒谁能做到公平。昔日的咏叹多有讽刺,如今的词句难道就没有原因吗?品评松树为何如此高翠,宫殿却被荒芜的灌木丛所掩盖。苔藓覆盖的足迹见证了宏大的作品,沙石的潺潺声在崩溃的渡口游走。忽然吟咏起陶渊明,这就是古代的贤人。心境开阔超越了天地,形体却受限于风尘。前贤的素行阶梯,早年的爱好青山勤奋。通达的人树立了清晰的认识,明朗的言辞成为近臣。将期望规范万物,倾注选拔无边。鸑鷟与蟋蟀相应,极细微的部分都得到了表达。何况是三千章的诗篇,哀求并不是为了神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敬仰与追求。诗中,“百虫笑秋律”等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孤韵”、“古所弃”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