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夺巢

野鹊野鹊巢林梢,鸱鸢恃力夺鹊巢。 吞鹊之肝啄鹊脑,窃食偷居还自保。 凤凰五色百鸟尊,知鸢为害何不言? 霜鹯野鹞得残肉,同啄膻腥不肯逐。 可怜百鸟纷纵横,虽有深林何处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鸱鸢(chī yuān):指猛禽,如鹰或鸢。
  • 恃力:依赖力量。
  • 窃食:偷偷地吃。
  • 自保: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
  • 五色:五彩斑斓的颜色。
  • 霜鹯(shuāng zhān):一种猛禽。
  • 野鹞(yě yào):另一种猛禽。
  • 膻腥(shān xīng):指肉食动物的肉味。
  • 不肯逐:不愿意追赶。
  • 纷纵横:四处乱飞。
  • 深林:茂密的森林。

翻译

野鹊在林梢筑巢,鸱鸢依仗力量夺取鹊巢。 吞食鹊的肝脏,啄食鹊的脑髓,偷偷地吃住还能自保。 凤凰是五彩斑斓的百鸟之尊,知道鸢的危害却为何不言语? 霜鹯和野鹞得到了残留的肉,一同啄食腥膻却不愿追赶。 可怜的百鸟四处乱飞,虽然有茂密的森林,却无处安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鸱鸢夺取野鹊巢穴的场景,隐喻了社会中的强权欺凌弱小的现象。诗中,鸱鸢的残暴与野鹊的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凤凰的沉默则象征了权威对不公现象的漠视。最后,诗人以百鸟无处安宿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弱者遭遇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