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拼音

所属合集

#唐诗三百首

译文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注释

杨氏女:指女儿嫁给杨姓的人家。 永日:整天。戚戚:悲伤忧愁。 行:出嫁。悠悠:遥远。 溯(sù):逆流而上。 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指幼时无母。恃,是依靠的意思,以小孩对母亲有依赖感,所以又以代指母亲。 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事姑:侍奉婆婆。贻:带来。 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任恤:信任体恤。任,任从,引申为宽容。庶:希望。尤:过失。 尚:崇尚。 资从:指嫁妆。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备。 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礼节。 尔:你,指大女儿。当何秋:当在何年。 居闲:闲暇时日。自遣:自我排遣。 临感:临别感伤。 零泪:落泪。缘:通“沿”。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表达自己伤别心情的诗篇。诗人早年丧妻,留下两女相依为命。当大女儿出嫁之时,送其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此诗写得情真语挚,泪满诗行,愁惨凄恻,朴实无华,骨肉之情,跃然纸上。

赏析

诗人的大女儿要出嫁,他的心情异常复杂,遂写了此诗。此诗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令人读来感伤不已。 女儿即将远行,父亲心有不舍,却情难敌义。开头点明女儿将出嫁之事:女儿要嫁往夫家路途很遥远。作者的妻子死得早,女儿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常言:宁要讨乞的娘不要当官的老子,又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一“苦”字说尽孩子们的不幸。念及女儿幼年丧母,自己一身兼父母之慈爱,当此离别之际,心中甚为不忍。但作者还算个好父亲,“抚念益慈柔”——加倍地疼爱她们,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大女儿大些,自动代替母亲承担起抚育小妹妹的责任,现在姐姐要出嫁了,姐妹情深,相互抱着痛哭不已,此情此景,苦不堪言。父亲毕竟是男子,自然要隐忍理智些,把满腹愁肠闷在肚里,女大当婚,岂能挽留。但女儿从小缺少内训——来自母亲的教育,以后怎么跟婆婆相处呵,未免牵肠挂肚。幸好所嫁的是户良善人家,他们的宽容,怜惜差不多可以减少过失吧,这是作者的自慰和希望。清贫和节俭本来就是作者所推崇的,因此没有顾虑嫁妆的丰厚完备。同样是自慰,也希望女儿不要责怪当父亲的没什么积蓄。作者吩咐女儿:要孝顺恭敬公婆,遵从妇道,仪容举止应随顺规矩。作者够细心的了。而此时离别,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在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嫁得远,就难得归宁一次。何况各家有各家的事,作者自身宦游,居处也不一定。女儿出嫁又不是突发事件,自己肯定是早有准备的,平居时也在尽量安慰排遣自己,但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伤感一发难收。送罢大女儿,回来看见仍在哭着的小女儿,自己再也忍不住热泪,让它在帽带上任情地流淌。女大不中留,小女儿将来也会出嫁的,家中就剩下自己一个孤老头子了。一想到晚景凄凉,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幼女自然更加怜爱。在长女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诗中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其实父女之间也是如此。作者没有多写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强忍住泪水说完这些,送走女儿才发现自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幼女相对而泣。一个情感复杂、无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跃然纸上。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之爱,骨肉深情,令人感动。“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作为嫁妆的千秋典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日:整天。
  • 戚戚:悲伤的样子。
  • 悠悠:遥远的样子。
  • 有行:出嫁。
  • (sù):逆流而上。
  • (shì):依靠。
  • 中肠:内心。
  • 义往:按照道义前往,指女儿出嫁。
  • (quē):缺少。
  • 内训:女子的道德教育。
  • :婆婆。
  • :过错。
  • (yóu):规矩。

翻译

整天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女儿今日出嫁,坐着小船沿着大江逆流而上。你们姐妹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我对你们的关怀更加慈爱温柔。小女儿是大女儿抚育长大的,今日姐妹分别,哭泣不止。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悲痛,女儿出嫁之事合乎道义,难以挽留。女儿自小缺少母亲的教诲,侍奉婆婆之事让我担忧。好在她嫁入的是个好人家,希望她能够得到善待,没有过错。贫穷节俭确实是我所崇尚的,嫁妆哪能备办得十分周全。希望女儿孝顺恭敬,遵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顺从规矩。今晨我们就要分别,再次相见不知要到何年何月。闲居时还能自我排遣忧愁,临别时感伤之情却难以抑制。回到家中看到小女儿,泪水不断地沿着帽带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女儿出嫁时的悲伤之作。诗中开篇描绘了自己悲伤的心情和女儿出嫁的情景,流露出对女儿的不舍和疼爱。接着,诗人提到女儿们自幼失去母亲,自己对她们更加慈爱,以及姐妹分别时的痛哭,进一步烘托了悲伤的氛围。然后,诗人对女儿的未来表示担忧,同时也对她的婚姻寄予了希望,希望她能在夫家过得好,遵守妇道。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对贫穷节俭的崇尚,以及对嫁妆不周全的无奈。最后,诗人描述了分别时的感伤和回到家中看到小女儿时的悲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女儿出嫁这一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父爱和对女儿未来的关切。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