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元锡题琅琊寺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罅(xià):石头缝隙。
  • 岚岭:被雾气笼罩的山岭。
  • (dèng):石阶。
  • 悬壑:悬崖深谷。
  • 嵚骇(qīn hài):形容山势险峻。
  • 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 尘妄:尘世的虚妄。
  • 车辙:车轮痕迹,比喻世俗的纷扰。

翻译

从喧嚣的郡邑来到这里,又逢三伏天的炎热。 山中的清幽景色众多,石缝中的寒泉清澈洁净。 花香是天界的景致,松竹则是人间的别样风情。 寺庙依傍着被雾气笼罩的山岭,显得格外明亮,石阶直通悬崖深谷,险峻至极。 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我都在这山中上下攀登,无论是幽暗还是明亮,我都一一领略。 山势险峻,风雨交加,寒意让人知道这里是龙蛇的藏身之所。 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自然而生,周围的寂静让尘世的虚妄消散。 经世之道岂非如此,我厌倦了世俗的纷扰,不愿再追随那些车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从喧嚣的郡邑来到清幽的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诗中,“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等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中的宁静与纯净。后文“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土的高洁情怀。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