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锵金鸣玉: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潺潺:水流声。
  • 潭镜:形容水潭清澈如镜。
  • 泛岩花:水花溅在岩石上。
  • 土膏脉动:土地肥沃,生机勃勃。
  • 隈隩:山弯曲处。
  • 阴深:阴暗幽深。
  • 苔草:苔藓植物。
  • 石磴:石阶。
  • 盥漱:洗漱。
  • 活活:水流动的声音。
  • 疏凿:疏通开凿。
  • 汲引:引水。
  • 玲珑:精巧细致。
  • 太室:指嵩山。
  • 九潭:九个水潭。
  • 天台:指天台山。
  • 三井:三个水井。
  • 结绶:系官印的带子,指做官。
  • 微官:小官。
  • 迟回:徘徊不前。
  • 灵泉:神奇的泉水。

翻译

寺庙有泉水,泉水在山中,水声清脆如金玉相击,长久不息。泉水形成清澈如镜的水潭,寺内一片澄明,水花溅在岩石上,仿佛流到了人间。 土地肥沃,春意盎然,山弯曲处阴暗幽深,长满了苔藓植物。到处都是回旋的石阶,水声喧哗,每天早晨,山僧们在此洗漱,岁月悠悠,僧人已老。 僧人虽老,松树却依旧新绿,泉水潺潺流动,不分冬春。任由人们疏通开凿,引水灌溉,仿佛这泉水有意为山中人服务。 泉水依傍着佛界,通往仙境,明灭不定,精巧细致地装点着林岭。宛如嵩山临九潭,不逊于天台山望三井。 我来此做官未满一年,已经厌倦了微不足道的官职,怀念起旧时的游历。我徘徊不前,迟迟未去,只因心中留恋这神奇的泉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无锡惠山寺流泉的美丽景色,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清澈、山林的幽深以及僧人的生活。诗中,“锵金鸣玉兮长潺潺”等句,以声写形,传达出泉水的清脆悦耳;“土膏脉动知春早”等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后文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写,以及对泉水与佛界、仙境关系的联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