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巽公院:指唐代僧人巽公的寺院。
  • 净土堂:寺院内供奉阿弥陀佛的殿堂,信徒在此念诵佛号,祈求往生净土。
  • 结习:指人的烦恼和习气,佛教认为这些是从无始以来就有的。
  • 无始:佛教术语,指时间上没有开始,一切烦恼和习气都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
  • 沦溺:沉溺,指深陷于烦恼和苦难之中。
  • 穷苦源:指苦难的根源。
  • 流形:指生命的形态流转变化。
  • 兹世:此世,指现世。
  • 三空门:佛教术语,指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是通往涅槃的途径。
  • 华堂:装饰华丽的殿堂。
  • 净域:净土,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 图像:指殿堂内供奉的佛像。
  • 焕且繁:光彩夺目且众多。
  • 清冷:清凉宁静。
  • 焚众香:燃烧各种香料。
  • 微妙:精妙深奥。
  • 歌法言:吟唱佛经中的教义。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磕头。
  • 愧导师:对教导自己的僧人表示敬意和感激。
  • 超遥:遥远。
  • 谢尘昏:告别尘世的昏暗。

翻译

烦恼和习气自无始以来就存在,人们沉溺于苦难的深渊。 生命的形态流转到这个世界上,才开始领悟到三解脱门的真谛。 华丽的殿堂敞开,通往净土,佛像光彩夺目且众多。 清凉宁静中焚烧着各种香料,精妙深奥地吟唱着佛经的教义。 我虔诚地向教导我的僧人磕头,感谢他们的指引,告别尘世的昏暗,向着遥远的目标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巽公院的净土堂中的体验和感悟。诗中,柳宗元通过对烦恼和习气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向往。他描述了净土堂的庄严景象,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虔诚和宁静。通过对比尘世的昏暗和净土的光明,诗人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佛教导师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精神净土的向往。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