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贡焙歌
注释
- 贡焙:向朝廷进献茶叶的场所和制作过程。“焙”(bèi):用微火烘烤。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金台:这里指富贵之地。
- 红旌:红色的旗帜。
- 陵烟触露:在清晨的雾气和露水之中。“陵”,通“凌”。
- 官家:指朝廷。
- 帖催:用文书催促。
- 朝饥暮匐:早晨饿着肚子,傍晚疲惫不堪。“匐”(fú):同“伏”,趴。
- 喧阗(xuān tián):喧闹声。
- 盈掬:满满的一捧。
- 一饷:片刻,一会儿。
- 馥(fù):香气散发。
- 九重城:指皇宫。
- 玉食:美食,这里指宫廷的奢华生活。
- 咨嗟(zī jiē):叹息。
- 徵:证明,表现。
翻译
州郡长官对客人的喜爱之情没有止境,客人在这富贵之地身价无比。春风三月是贡茶的时候,人们都追逐着红色旗帜到山里去。 清晨,烘焙茶叶的朱门打开,筐箱里渐渐出现了新采摘的茶叶芽。人们在清晨的雾气和露水之中不停地采摘,朝廷的红色印章和文书连连催促。 人们早晨饿着肚子,傍晚疲惫不堪,谁会为此悲哀呢?喧闹中争相交纳,但茶叶还不满一捧。过了一段时间,茶叶堆积成山,蒸茶、散发的香气胜过梅花,研磨茶叶的声音如雷声轰鸣。 茶叶制成后上表献给天子,万人争抢品尝,春山似乎都被摧毁了。驿站的骑手马鞭声如闪电般急速,半夜驱赶着人们运输茶叶,谁又能看见呢? 十天的行程四千里路,必须赶在清明宴之前送到。 我们的国君可以说是能接纳谏言的君主,可是谏官不进谏又怎么能让国君知道呢?皇宫里虽然有美食,但天涯各地的差役却接连不断。 州郡长官为百姓担忧,面容愁苦,在烘焙茶叶时请各位客人就座。多次把茶叶放进口中反复叹息,这嫩绿鲜芳的茶叶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山中有酒也有歌,欢乐的营房中人们都如同神仙。神仙般的生活中,有十队酒和百斛美酒,金丝宴席菜肴不断经过。 这一天州郡长官忧愁思虑很多,客人也默默无语,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州郡长官在烘焙茶叶处殷勤地走来走去,又长长地叹息,官府规定的期限到底如何呢? 吴地的百姓啊不要憔悴,州郡长官如果成为相国,期望能让你们复苏。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贡茶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诗中通过对贡茶时节人们忙碌的场景描写,如“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展现了贡茶任务的紧迫和人们的辛勤劳作。同时,也揭示了百姓为了贡茶而付出的艰辛,“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诗中还描写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和香气,“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茶叶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中提到了茶叶要按时送到京城,以供清明宴使用,“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反映了封建王朝对贡品的严格要求。
最后,诗人通过对使君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徵绮罗”。整首诗既有对贡茶场景的细致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