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 李白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贵公子:指出身高贵的年轻人。
  • 苍梧:古代地名,今广西一带。
  • 三千客:指信陵君的门客众多。
  •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著称。
  • 救赵复存魏:指信陵君救赵国,后又助魏国。
  • 邯郸:赵国的都城。
  • 屈节:降低身份,屈服。
  • 访博从毛薛:指信陵君访问博学之士,如毛遂、薛公。
  • 夷门:指大梁的东门。
  • 隐沦:隐居不仕的人。
  • 侯生:信陵君的门客,隐士。
  • 鼓刀者:指屠夫。
  • 袖槌人:指刺客。
  • 然诺:答应,许诺。
  • 五马:指高官的马车。
  • 虎竹:指兵符,象征军权。
  • 荷衣:指隐士的衣着。
  • 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朗江:指流经武陵的河流。

翻译

大梁的贵公子,气概盖过了苍梧的云。 如果没有那三千门客,谁会知道信陵君的威名。 他救了赵国又保全了魏国,英勇的威名天下皆知。 在邯郸能够屈尊降贵,访问博学之士如毛遂、薛公。 在夷门找到了隐居的侯生,与他亲近。 还找到了鼓刀的屠夫,原来是袖中藏槌的刺客。 如果不好好对待士人,怎能保全自己的地位。 你重信守诺,意气相投,远道而来。 五马高车进入市门,金鞍闪耀,照亮了城郭。 忘记了兵符的尊贵,只愿与隐士共乐。 去往那桃花源的路途遥远,何时才能见到你的归车。 相思之情无边无际,让人肝肠寸断,如同朗江上的猿啼。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别博平郑太守的作品,通过回顾信陵君的典故,赞美了郑太守的品德和行为。诗中,李白以信陵君的英勇和礼贤下士为喻,表达了对郑太守的敬重和期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