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贵公子:指出身高贵的年轻人。
- 苍梧:古代地名,今广西一带。
- 三千客:指信陵君的门客众多。
-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著称。
- 救赵复存魏:指信陵君救赵国,后又助魏国。
- 邯郸:赵国的都城。
- 屈节:降低身份,屈服。
- 访博从毛薛:指信陵君访问博学之士,如毛遂、薛公。
- 夷门:指大梁的东门。
- 隐沦:隐居不仕的人。
- 侯生:信陵君的门客,隐士。
- 鼓刀者:指屠夫。
- 袖槌人:指刺客。
- 然诺:答应,许诺。
- 五马:指高官的马车。
- 虎竹:指兵符,象征军权。
- 荷衣:指隐士的衣着。
- 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朗江:指流经武陵的河流。
翻译
大梁的贵公子,气概盖过了苍梧的云。 如果没有那三千门客,谁会知道信陵君的威名。 他救了赵国又保全了魏国,英勇的威名天下皆知。 在邯郸能够屈尊降贵,访问博学之士如毛遂、薛公。 在夷门找到了隐居的侯生,与他亲近。 还找到了鼓刀的屠夫,原来是袖中藏槌的刺客。 如果不好好对待士人,怎能保全自己的地位。 你重信守诺,意气相投,远道而来。 五马高车进入市门,金鞍闪耀,照亮了城郭。 忘记了兵符的尊贵,只愿与隐士共乐。 去往那桃花源的路途遥远,何时才能见到你的归车。 相思之情无边无际,让人肝肠寸断,如同朗江上的猿啼。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赠别博平郑太守的作品,通过回顾信陵君的典故,赞美了郑太守的品德和行为。诗中,李白以信陵君的英勇和礼贤下士为喻,表达了对郑太守的敬重和期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诗风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