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夜吟

· 李贺
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 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 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鬈发(quán fà):卷曲的头发。
  • 胡儿:指胡人,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 横竹:指横笛,一种乐器。
  • 宫徵(gōng zhǐ):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这里指音乐。
  • 蜀道:古代通往四川的道路,以艰险著称。
  • 湘江:中国南方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经湖南。
  • 玉堂:指宫廷或高贵的居所。
  • 寒砧(hán zhēn):冷秋时捣衣的砧声,常用来象征秋思或离别之情。
  • 百尺练:指长长的白绢,这里比喻泪水。
  • 粉泪:指女子的泪水。
  • 凝珠:形容泪水凝结如珠。
  • 陇头吟:指在陇山(今甘肃一带)所作的吟咏,常带有边塞的哀愁。

翻译

卷曲头发的胡人少年,眼睛碧绿,在静谧的高楼之夜吹奏着横笛。 那声音仿佛从天而降,月光下的美人望着故乡哭泣。 手指间排列着七颗星星,暗中合着清风演奏着宫徵之音。 蜀道在深秋时云雾缭绕,湘江半夜里惊起了龙。 玉堂中的美人怀揣着边塞的情感,透过碧绿的窗户,在明亮的月光下听得心生愁绪。 寒砧声能捣碎百尺长的白绢,美人的泪水凝结如珠,滴落在红线上。 胡人少年啊,不要在陇山吟咏,隔着窗户,你的歌声暗暗结成了人们心中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边塞夜晚的景象,通过胡人少年的横笛声和月下美人的望乡之泪,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边塞生活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鬈发胡儿”、“眼睛绿”、“月下美人”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边塞夜景图。同时,通过“寒砧”、“粉泪”等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人们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