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台古愁

· 李贺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飞入。 台前斗玉作蛟龙,绿粉扫天愁露湿。 撞钟饮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喷血斑。 朝朝暮暮愁海翻,长绳系日乐当年。 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 芦洲客雁报春来,寥落野篁秋漫白。
拼音

注释

梁王台沼:指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宫苑。一名梁园,又名兔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境内。出自《西京杂记》。 斗:斗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结构特色。 钟:古代乐器。 射天:比喻刘武淫乐无忌。《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金虎蹙裘:用捻紧的金线刺绣,使图形突起。 喷血斑:指皮衣的颜色像血一样鲜红。 长绳系日:用长绳捆住太阳。希望时光永驻。 芙蓉:木芙蓉,秋天开淡红色的花。 兰脸:即兰花。 脉脉:含情的样子。 芦洲:生长着芦苇的水中陆地。 客雁:大雁春来北往,秋来南去,有如过客一般。 寥落:寂寞。 篁:野水。漫:广大的样子。

梁台古愁,是首吊古伤今之作。作者李贺,人称诗鬼,其诗辞藻华丽多变,风格多样。

赏析

诗人想象丰富而瑰丽,前四句写昔日梁园的奢华。那楼台恍若立在空中一般,苑池之水如天河夜半注入,楼台前的斗栱用玉雕成蛟龙,沾满露水的翠竹在空中摇曳。梁园昔日的富丽堂皇在诗人的笔下得到再现。中四句顺势写梁孝王刘武昔日的骄纵和肆无忌惮,“长绳系日”四字将逸乐之愁集中到日短方面。结尾四句,从想象中的世界回到现实。四季交替,光阴荏苒,花红花谢,客雁报春,寂寞的原野上又涨起了白茫茫的秋水,梁园早已经成为一片废墟。读此,令人唏嘘不已,吊古之意志在伤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梁王台沼:指梁王所建的台和池。
  • 斗玉作蛟龙:形容台前的装饰物,用玉石雕刻成蛟龙形状。
  • 绿粉扫天:形容绿叶茂盛,仿佛能扫过天空。
  • 愁露湿:露水沾湿,带有忧愁的意味。
  • 射天:古代的一种仪式,用箭射向天空,象征征服或祈求。
  • 金虎蹙裘:金色的虎皮衣,蹙裘指衣裳皱缩。
  • 喷血斑:形容衣裳上的斑点像血迹。
  • 愁海翻:比喻忧愁如海浪翻滚。
  • 长绳系日:比喻时间停滞,享受美好时光。
  • 芙蓉凝红:芙蓉花凝结成红色,指秋天芙蓉花盛开。
  • 兰脸别春:兰花在春天过后凋谢。
  • 啼脉脉:形容兰花凋谢时的哀怨。
  • 芦洲客雁:芦苇丛中的雁,指春天的到来。
  • 寥落野篁:稀疏的野竹。
  • 秋漫白:秋天竹叶变白。

翻译

梁王建造的台和池仿佛空中耸立,夜晚天河的水似乎飞流入池。 台前的玉石雕刻成蛟龙形状,绿叶茂盛仿佛能扫过天空,露水沾湿带来忧愁。 举行射天仪式,撞钟饮酒,穿着金色虎皮衣,衣上的斑点像血迹。 从早到晚忧愁如海浪翻滚,希望时间停滞,享受当年的欢乐。 芙蓉花在秋天凝结成红色,兰花在春天过后凋谢,带着哀怨。 芦苇丛中的雁带来春天的消息,稀疏的野竹在秋天竹叶变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梁王台沼的壮丽景象和周围的自然变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长绳系日”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愁海翻”则深刻描绘了内心的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