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注释
石眼:石缝。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脉:一作“陌”。
水曲:水湾。
新篁(huáng):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笛管:指劲直的竹竿。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
赏析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昌谷北园:李贺的家乡,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
- 新笋:刚长出的竹笋。
- 石眼:石头上的孔洞,这里指泉水从石缝中流出。
- 阴根:指竹笋的根部,因在地下,故称阴根。
- 紫脉:指竹笋上的紫色纹理。
- 水曲:水流弯曲的地方。
- 春沙:春天河边的沙地。
- 笛管:形容新竹的形状像笛子。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
- 拔玉青:形容新竹的颜色鲜绿如玉。
翻译
家中的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几根新笋在石眼旁生长, 清晨观看,它们的根部带着紫色的纹理。 今年春天,在水流弯曲的沙地上, 新长出的竹子像笛子一样,颜色鲜绿如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昌谷北园中新笋的生长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李贺捕捉到了新笋在泉水旁的生机勃勃,以及它们在春天沙地上拔节生长的美丽画面。诗中“笛管新篁拔玉青”一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新竹的形态和色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