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门:指洛阳城门众多。
  • 洛邑:即洛阳,古代都城。
  • 双阙:两座高大的建筑物,古代宫殿前的标志性建筑。
  • 河桥:横跨河流的桥梁。
  • 轩裳:华丽的衣服,这里指官员的服饰。
  • 半下朝:指官员们半途下朝,即下班。
  • 乘羊:骑着羊,这里形容孩童的玩耍。
  • 稚子:小孩。
  • 拾翠:捡拾翠羽,这里指美女们游玩时的活动。
  • 美人娇:美丽的女子娇媚动人。
  • 行乐:娱乐,游玩。
  • 恒晚:总是很晚。
  • 香尘:指女子行走时扬起的尘土,带有香气。
  • 扑地遥:形容尘土飞扬,远看如云。

翻译

洛阳城门大开,两座高大的阙楼对着河上的桥梁。 白日当空,春意盎然的道路上,官员们半途下朝,穿着华丽的衣裳。 孩童骑着羊玩耍,美丽的女子捡拾翠羽,娇媚动人。 人们游玩总是很晚才归,女子行走时扬起的尘土,远看如云,香气四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代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春日里的生活气息。诗中通过“九门”、“双阙”等词展现了洛阳的宏伟,而“白日青春道”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半部分通过对孩童和美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场景,结尾的“香尘扑地遥”更是以一种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洛阳的美丽画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