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岭

注释

“晓”一作“山”。

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象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平仲”是银杏的别称。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此化用其意。“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显然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馀风。它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卧:高枕而卧,有悠闲安适之意 ,这里指诗人住宿休憩。
  • 晓月:拂晓的残月 。
  • 天河:银河 。
  • 入户低:银河低得好像要流入门内,形容夜宿之处地势高,银河仿佛很低。
  • 平仲:银杏的别称,又称“ 白果树 ”。
  • 子规:杜鹃鸟 ,又名“杜宇”“ 蜀鸟 ”等,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就啼叫不止, 声音凄切。
  •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 褒城:古县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翻译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悠然高卧在七盘岭的西面。拂晓的残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天上的银河低得好像就要流入门内。在这芬芳的春日里银杏叶格外翠绿,清静的夜里还能听到杜鹃鸟凄厉的啼鸣。我这漂泊的游子只能徒然地听着,一直听到褒城传来黎明的鸡鸣。

赏析

《夜宿七盘岭》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和抒发羁旅愁思的五言律诗。首联“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开篇直接点明自己独自在千里之外游玩,夜晚歇宿于七盘岭,“独”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颔联“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写出了七盘岭地势之高峻。窗前的晓月仿佛触手可及,入户的天河更是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感受,画面壮观而美妙,同时也烘托出环境的静谧。颈联“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与夜晚的声声杜鹃啼鸣相互映衬。生机勃勃的芳春与银杏的翠绿,本应带给人愉悦,可子规那凄厉的叫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更增添了旅人的哀愁。尾联“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浮客”直白地表明自己游子的身份,“空留听”流露出无奈与惆怅,诗人在子规声中听至褒城传来黎明的鸡叫声,以景结情,暗示出诗人通宵未眠,凸显出羁旅愁思的深沉与绵邈。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开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诗人旅途的孤寂、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