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一之出塞

蓟门萧瑟雁鸿秋,王粲从军事远游。 侠客临岐赠匕首,故人把袂问刀头。 龙沙旌闪胡尘断,鹿塞笳鸣汉月流。 搔首乾坤俱涕泪,古来国士几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古地名,在今北京市西南。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景象凄凉。
  • 雁鸿:大雁,常用来象征秋天或远行。
  •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从军。
  • 从军:参军,加入军队。
  • 侠客:古代指行侠仗义的人。
  • 临岐:分别的地方。
  • 匕首: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 把袂:握住衣袖,表示亲近。
  • 刀头:刀的尖端,这里指刀。
  • 龙沙:古代指塞外沙漠地区。
  • 旌闪:旗帜飘扬的样子。
  • 胡尘: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烟尘。
  • 鹿塞:古代边塞的名称。
  • :古代一种乐器,常用于军中。
  • 汉月:汉地的月亮,指中原的月亮。
  • 搔首:抓头,形容焦急或有所思的样子。
  • 乾坤:天地,这里指国家或世界。
  • 国士: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
  • 封侯:古代指被封为诸侯,是极高的荣誉。

翻译

蓟门之地秋风萧瑟,雁群南飞,王粲曾在此从军远游。侠义之士在分别之地赠我匕首,旧友握着我的衣袖,询问刀剑之事。塞外的沙漠中,旗帜飘扬,胡人的战尘已断,边塞的笳声响起,汉地的月光流淌。我焦急地抓着头,对这天地间的局势泪流满面,自古以来,有多少国士能够被封为诸侯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出塞的情景,通过对蓟门秋景、侠客赠剑、边塞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搔首乾坤俱涕泪”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士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梁有誉

明广东顺德人,字公实,号兰汀。与欧大任等同学于黄佐,有诗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杜门读书,虽大吏至,亦不出见。卒年三十六。有《兰汀存稿》。 ► 2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