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兰

· 张弼
所南画兰不著土,昔痛中原落夷虏。 淮南濠上真龙飞,大明一统开洪武。 从此兰生始著根,所南英魂亦呼舞。 此兰不知画者谁,幽篁奇可相为伍。 萧萧凉月浸湘川,烨烨光风转玄圃。 似有芳香扑鼻来,袭我衣裾拂尊俎。 不惹胭脂坡上尘,只归翰墨林中谱。 援琴欲弹不忍弹,空谷佳人心最苦。 抱素凝和三十年,国香将吐犹未吐。 江篱揭车不入群,万古知心赖尼父。 抚图握笔驱天风,天风吹春满天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所南:指宋代画家郑思肖,号所南,以画兰著称。
  • 不著土:指画兰时兰根不附着在土上,象征国土沦陷。
  • 夷虏:古代对北方民族的蔑称。
  • 淮南濠上真龙飞:指朱元璋在淮南濠州起兵,最终建立明朝。
  • 大明一统开洪武:指明朝建立,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 烨烨:光辉灿烂的样子。
  • 玄圃:传说中的仙境。
  •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这里指宴席。
  • 胭脂坡:指繁华之地。
  • 翰墨林:指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 援琴:拿起琴。
  • 抱素凝和:保持纯洁和谐。
  • 国香:指兰花的香气,也比喻高洁的品质。
  • 江篱揭车: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尼父:指孔子,这里表示对孔子的尊敬。

翻译

所南画的兰花没有根植于土,这是因为他曾深感中原地区被外族占领的痛苦。后来,淮南濠州出现了真正的英雄朱元璋,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明洪武朝。从此,兰花开始有了根,所南的英魂也因此欢欣鼓舞。这幅兰花画不知是谁所作,它与幽静的竹子奇妙地相配。凉爽的月光洒在湘江上,光辉灿烂的风吹过仙境。仿佛有芳香扑鼻而来,轻轻拂过我的衣襟和宴席。它不沾染繁华之地的尘埃,只留在文人墨客的记录中。我拿起琴想要弹奏,却又舍不得弹,因为这空谷中的佳人心中的苦楚。保持纯洁和谐已有三十年,兰花的香气即将散发却还未散发。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万古以来,知道它心意的只有孔子。我抚摸着画卷,握着笔,驱使天风,天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遍布天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所南画兰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土沦陷的痛心和对明朝统一的喜悦。诗中,“所南画兰不著土”一句,既是对所南画风的描述,也是对当时国家状况的隐喻。后文通过对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赞美,以及对兰花高洁品质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文化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国家和文化的无限热爱与期待。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