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南江二首

世人竞多策,所挟皆九九。 吾策良未售,遭时宜禁口。 所得虽邱山,浮云竟奚有。 胡然事干谒,自同台厮走。 反性非自然,吾宁贫贱守。 立德固有端,存诚真户牗。 谁能秉孤贞,勉尔操持久。 一为利所驱,彫丧先榆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é):持有,拥有。
  • 九九:指小技巧,小聪明。
  • 良未售:确实没有得到认可。
  • 邱山:小山,比喻微小的成就。
  • 浮云:比喻虚无缥缈,不值一提。
  • 干谒 (gān yè):指求见权贵,谋求利益。
  • 台厮:指官府中的小吏。
  • 反性:违背本性。
  • 立德:树立德行。
  • 户牗 (hù yǒu):门窗,比喻关键或途径。
  • 孤贞:孤独而坚定。
  • 彫丧 (diāo sàng):凋零,丧失。
  • 榆柳:榆树和柳树,比喻普通的事物。

翻译

世人争相施展各种计策,所持的都是些小聪明。 我的策略确实未得到认可,遇到时机却要闭口不言。 虽然有所成就,但终究如同浮云一般虚无。 为何还要去求见权贵,自降身份如同官府小吏。 违背本性并非自然,我宁愿坚守贫贱。 树立德行有其端庄之道,真诚是通往真理的门户。 谁能坚持孤独而坚定的信念,努力保持操守长久。 一旦被利益所驱使,就会像榆柳一样先凋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梁以蘅对时世的不满和对个人操守的坚持。诗中,“世人竞多策,所挟皆九九”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们追求小聪明的现象,而“吾策良未售”则反映了作者自己的策略未被认可的无奈。通过对比“浮云竟奚有”与“胡然事干谒”,作者表达了对虚名和权势的轻蔑,以及对坚守本性和德行的重视。最后,“一为利所驱,彫丧先榆柳”深刻指出了追逐利益对人格的损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梁以蘅

梁以蘅,字仲房,号南塘。新会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举人。弱冠以贡授宾州训导,中式后转庐陵教谕,历绍兴府教授,寻擢连城令。卒年四十九。有《南塘诗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四有传。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