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袁封君

东归已老宦游身,桃李阴连章水春。 云断青山余草榻,月临白社失纶巾。 天朝有子看勋业,石室遗文动鬼神。 独倚塞门传楚些,生刍万里复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游身:指在外做官的人。
  • 章水:河流名,这里指袁封君的家乡。
  • 白社:指隐士的居所。
  • 纶巾:古代文士戴的一种头巾,这里指代袁封君。
  • 天朝:指朝廷。
  • 石室遗文:指袁封君留下的著作或遗言。
  • 楚些:楚辞中常用的语气词,这里指代楚地的文学或哀悼之词。
  • 生刍:新割的草,古代用来祭奠死者。

翻译

东归之时,你已是老去的官员,桃李树荫连绵在章水的春天。 云雾遮断了青山,只剩下草榻,月光照临白社,却不见了你的纶巾。 你的儿子在朝廷有望建立功业,你留下的文字感动了鬼神。 我独自在边塞吟唱楚地的哀歌,从万里之外送来新草祭奠,又有谁人能如此?

赏析

这首作品是戚继光挽悼袁封君的诗,表达了对袁封君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生前事迹的赞颂。诗中通过描绘袁封君晚年归乡的景象,以及对其生前隐居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袁封君的高洁品格和深厚文化底蕴。后两句则通过对其子在朝廷的期望和对其遗文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袁封君的影响和地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袁封君一生的高度评价和深切缅怀。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