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两竿苍玉何年植,潇洒当轩伴寂寥。
终日看来吟不足,有时倚处醉微销。
影垂月下湘君佩,声咽风前秦女箫。
彷佛故园池上见,不知身在五湖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玉:指竹子,因其颜色翠绿如玉。
- 潇洒:指竹子的姿态自然大方,不拘束。
- 当轩:对着窗户。
- 寂寥:寂静冷落。
- 销:同“消”,消除。
- 湘君: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 佩:古人系在衣带上的饰物。
- 咽(yè):声音阻塞、低沉。
- 秦女箫:传说中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善于吹箫,后与萧史乘凤仙去。这里指箫声优美动听。
- 彷佛(fǎng fú):同“仿佛”,好像。
翻译
两竿翠绿如碧玉的竹子不知是何年所植,它们潇洒地对着窗户,陪伴着我的寂寞。 我整天观赏它们,吟诗也吟不够,有时倚在竹子旁,沉醉之感微微消退。 竹子的影子垂落在月下,如同湘君的佩饰;风吹来时,竹子发出的声音如咽如泣,好似秦女弄玉的箫声。 这情景仿佛让我在故乡的池塘边看到一样,却不知自己身在遥远的五湖之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竿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用“苍玉”来形容竹子的翠绿,展现了竹子的美丽。“潇洒当轩伴寂寥”一句,既写出了竹子的姿态,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终日看来吟不足”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欣赏。“影垂月下湘君佩,声咽风前秦女箫”这两句运用了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竹子的影子和声音比作湘君的佩饰和秦女的箫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和优美的意境。最后一句“彷佛故园池上见,不知身在五湖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