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经府廷盛之河间

少年文采动时髦,老去功名信所遭。 千里不须嗟骥枥,一官聊复试牛刀。 行经易水秋风冷,吟对瀛台海月高。 两地相望俱是客,缅思乡社共松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文采:指文学才华。 时髦:指当代的俊杰。 (jiē):叹息。 骥枥(jì lì):骥伏枥,指良马虽老,仍怀千里之志,比喻人虽年老,仍有壮志。 牛刀: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 瀛海:大海。 乡社:乡里祭祀土神的场所,借指故乡。 松醪(láo):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

翻译

年轻人的文学才华惊动当代的俊杰,年老时的功名如何只能相信是命运的安排。不必慨叹千里之遥,那匹马虽在马槽却仍怀壮志,担任一个官职姑且再次试试自己的本领。(陈经)经过易水时秋风寒冷,对着大海吟诗时海上升起高高的明月。两地相互遥望,彼此都是他乡之客,深切怀念故乡时,共同想起了家乡的土神祭祀和松醪酒。

赏析

这首诗是潘希曾送陈经赴任河间时所作,既表达了对陈经年轻时才华的赞赏,也流露出对人生功名的感慨。诗中用“骥枥”来激励陈经,即便年老也不应放弃壮志,同时用“试牛刀”来形容他新官上任,充满了对他的期望。“行经易水秋风冷,吟对瀛台海月高”这两句通过描写陈经赴任途中的情景和他的才情,展现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苍凉的意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和陈经作为异乡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