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曾氏筠西小隐

· 刘崧
城西亭子筠竹幽,竹光草色净人愁。 一帘山雨当白昼,五月水风吹早秋。 款段行穿杨柳径,鹧鸪啼近木兰舟。 青原南望隔烟雾,令我日夕怀林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ún):竹子的青皮,这里指竹子。
  • 款段:马行迟缓貌,这里指骑马慢行。
  • 鹧鸪(zhè gū):鸟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
  •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
  • 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在城西有个亭子,四周的竹子幽深寂静,竹子的光影和青草的颜色能净化人的忧愁。 白天帘子外飘着山雨,五月的水风让人感觉像是早秋一般凉爽。 骑着马缓缓穿过杨柳小径,鹧鸪的啼叫声在靠近木兰舟的地方响起。 望向青原的南方,隔着烟雾,这让我从早到晚都心怀对隐居之地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曾氏筠西小隐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处景致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通过描写城西亭子周围的幽竹和净人的草色,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描绘了山雨和水风带来的早秋之感,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宜人。颈联中,诗人骑马穿过杨柳径,听到鹧鸪啼叫,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机。尾联中诗人远望青原南,隔着烟雾,心中涌起对隐居之地的怀恋,表现出他对宁静、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