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刘子礼

· 刘崧
闻君近赋悼亡诗,憔悴莺花四月时。 流水只今馀恨意,故园何日定归期。 犹传道路兵戈塞,自爱山林岁月迟。 忆过王郎寻不见,子规啼断石楠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ù)创作。
  • 悼亡诗:悼念亡妻的诗歌。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这里指景象衰败。
  •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 流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的事物,这里指时光、岁月等。
  • 故园:故乡,家园。
  • 兵戈塞:战争阻塞了道路。兵戈,指战争。塞,阻塞。
  • 王郎: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一个典故中的人物,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背景进一步确定。
  • 子规:杜鹃鸟的别称。
  • 石楠:一种植物。

翻译

听说你近来创作了悼念亡妻的诗,在这莺啼花开却显衰败的四月时节。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如今只留下满心的遗憾怨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确定回到故乡的日期。还听说道路被战争阻塞,我还是喜爱山林中这让人感觉时光变得迟缓的生活。回忆起去找王郎却没有见到,只听到子规在石楠树枝上啼叫,叫声悲切。

赏析

这首诗以朋友创作悼亡诗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充满忧伤和无奈的情境。诗中的四月本是美好的春天,但“憔悴莺花”却透露出一种衰败之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愁苦。“流水只今馀恨意,故园何日定归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期的迷茫。“犹传道路兵戈塞,自爱山林岁月迟”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对山林宁静生活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回忆寻友不见和子规啼叫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复杂心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