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刘公权登戍楼

· 刘崧
凤山东偏锦水头,独立缥缈之戍楼。 登楼览古意不极,芙蓉双轴悬清秋。 将军国初镇吉州,投戈论道皆清流。 藏书蓄画几千卷,缥帙紫锦珊瑚钩。 郭熙山水韩干马,生色芙蓉更潇洒。 霜涵雨浥姿态发,往往时人未能写。 筠州移镇七十年,遗物犹存今所寡。 看花把酒临秋风,我思将军安得同。 苍茫共惜千载意,磊落已见诸孙雄。 近者提兵入南中,号令不减前人风。 蛟鱼出没江海暮,一麾尽扫烟涛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戍楼(shù lóu):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高远隐约的样子。
  • 览古:游览古迹,缅怀往事。
  • 芙蓉:这里指画中的芙蓉花。
  • 双轴:装裱书画用的两个轴子,这里指书画。
  •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 将军:诗中提及的镇守吉州的将领。
  • 投戈:放下武器,这里表示停止战争。
  • 论道:谈论治国之道。
  • 清流:德行高洁的人。
  • 缥帙(piǎo zhì):书卷。
  • 紫锦:紫色的锦缎,此处可能指用于装裱书画的材料。
  • 珊瑚钩:一种精美的挂钩,可能用于悬挂书画。
  • 郭熙: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 韩干:唐代画家,擅长画马。
  • 生色:形象生动,富有神采。
  • 潇洒:洒脱不拘束。
  • 霜涵雨浥(yù):被霜露和雨水浸润。
  • 筠州(jūn zhōu):地名。
  • 磊落:形容人的胸怀坦白开朗。
  • 诸孙:指将军的后代子孙。
  • 南中:泛指南方地区。
  • (huī):指挥作战的旗子,这里用作动词,指挥。

翻译

在凤山的东边锦水的源头,矗立着一座高远隐约的戍楼。登上戍楼游览古迹,思绪绵绵没有尽头,画着芙蓉的双轴书画悬挂在明净的秋天。 将军在建国初期镇守吉州,放下武器谈论治国之道的都是德行高洁之人。他收藏的书籍和书画有几千卷,书卷装裱精美,用紫锦和珊瑚钩悬挂着。 有郭熙的山水和韩干的马,画中的芙蓉更是生动洒脱。经过霜露雨水的浸润,姿态更加生动,这往往是常人难以描绘出来的。 筠州迁移镇守之地已经七十年了,遗留下来的物品还存在但现今已经很少了。看着花拿着酒迎着秋风,我心想如何才能与将军一同这样呢。 大家一起惋惜这千年的情意,已经能看到将军的子孙们胸怀坦白开朗且英勇不凡。近来率兵进入南方地区,他们的号令不减前人的风范。 蛟龙和鱼儿在傍晚的江海出没,一挥军旗就把波涛烟霭全部扫除清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戍楼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戍楼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高远缥缈的氛围。接着讲述了将军在吉州的事迹,包括他的品德和文化素养,以及他所收藏的书画,展现了当时的文化繁荣。诗中对书画作品的描述,如郭熙的山水、韩干的马和生动的芙蓉花,表现了艺术的魅力和高超的技艺。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筠州的变迁和遗物的稀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写到了近期的军事行动,赞扬了军队的英勇和威风。整首诗意境优美,将历史、文化和现实相结合,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