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寺别欧桢伯

兰桨乘流泛,偏怜萍梗踪。 鸿鸣寒碛月,霜送夜船钟。 交岂时情改,年惊伏腊逢。 分襟在明发,何地更相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桨:用兰木做的桨,这里代指船。(:jiǎng)
  • 萍梗踪:像浮萍和断梗般漂泊不定的行踪。(:píng,浮萍;:gěng,植物的枝茎)
  • :沙石浅滩。(:qì)
  •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里泛指节日。

翻译

船儿顺着水流前行,我偏爱这如浮萍断梗般漂泊不定的行踪。 大雁在寒冷的沙石浅滩边的月色下鸣叫,秋霜伴着夜晚船只的钟声传来。 交情难道会因为时势人情而改变吗?岁月匆匆,惊讶于在节日时相逢。 明日清晨就要分别,以后又能在何处再次相随呢?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乘船游览的情景和对时光、交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诗中的景色描写,如“鸿鸣寒碛月,霜送夜船钟”,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出离别的悲伤。同时,诗人对交情的思考,“交岂时情改,年惊伏腊逢”,表现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分襟在明发,何地更相从”则直接表达了即将分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迷茫,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潘光统

潘光统,字少承,号滋兰。顺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贡生,入太学。授光禄寺署丞,迁京府通判。著有《滋兰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二四、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