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晚圣驾夕月清凉山上陪祀礼成喜赋
丹禁天光切,重城夕景饶。
太常陈祀秩,御史肃官僚。
自北移天仗,从西望斗杓。
神麾齐秉翿,仙路俨扬镳。
风磴传宣近,云林驻跸遥。
方垓开地埒,圆帐翼山椒。
初月澄娟媚,青天湛泬寥。
光浮金魄应,影动玉娥飘。
彩旆排飞虎,峨冠映珥貂。
异香初焫鼎,雅奏已鸣韶。
献奠罗尊斝,周旋协琫瑶。
礼徵周典序,文轶汉仪迢。
虎踞严更柝,龙骧引夕轺。
望舒呈朗素,玉烛度丰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禁(dān jìn):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
- 祀秩(sì zhì):祭祀的次序。
- 斗杓(dǒu sháo):指北斗柄部的三颗星。
- 翿(dào):古代羽舞或葬礼所用的旌旗,即羽葆幢。
- 镳(biāo):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此处指扬鞭驱马。
- 磴(dèng):石头台阶。
- 垓(gāi):界限。
- 埒(liè):矮墙,场地四周的土围墙。
- 椒(jiāo):山椒,指山顶。
- 泬寥(xuè liáo):形容空旷而清朗的样子。
- 魄(pò):指月亮。
- 尊斝(zūn jiǎ):古代酒器。
- 琫瑶(běng yáo):佩玉器。
- 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翻译
八月三日的傍晚,圣驾前往清凉山进行夕月祭祀,我有幸陪同参与,祭祀礼成后,心中喜悦,遂作此诗。
紫禁城的天空光辉耀眼,重重城池的傍晚景色丰富多样。太常官安排好祭祀的秩序,御史整肃着官僚队伍。从北面移动天子的仪仗,朝西面远望北斗星的斗杓。神灵的旗帜整齐地举着羽葆幢,通往仙境的道路上仿佛在扬鞭驱马前进。风吹着石阶,传达宣告的声音临近,云雾缭绕的树林中,圣驾停留的地方遥远。在广阔的场地上设立了界限,圆形的帐篷如同翅膀一般依傍着山顶。初升的月亮清澈明媚,蓝色的天空空旷清朗。月光浮动,仿佛与金色的月亮相应和,月影晃动,好似玉娥在飘动。彩色的旗帜排列如飞虎,高高的帽子上映照着珥貂。奇异的香气初次在鼎中燃烧,高雅的乐声已经奏响。献上祭品,摆好尊斝酒器,行动周旋合乎佩玉的规则。祭祀的礼仪遵循周朝典籍的次序,文章的风采超越了汉代的礼仪制度。像老虎盘踞一样严格地敲打着更柝,如龙奔腾般牵引着傍晚的车驾。月亮呈现出明朗的光辉,蜡烛的光亮调节得丰富适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圣驾夕月祭祀的盛大场景,展示了明朝宫廷祭祀的庄严和隆重。诗中通过对紫禁城的天光、夕景的描写,以及对祭祀仪式中各种细节的刻画,如太常安排祀秩、御史肃官僚、神麾秉翿、仙路扬镳等,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威严的氛围。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初月的娟媚、青天的泬寥,为祭祀增添了一份神秘而美好的色彩。整首诗用词华丽,对仗工整,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