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早赴奉天殿右角门谢恩明日出通济门登舟感赋一首
同捧天书拜紫宸,独驱羸马出京门。
十年滥禄惭儒术,六帙归田荷主恩。
夹道莺啼千骑合,连城虎踞万营屯。
白头此去怜疏远,翘望蓬莱海色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宸(zǐ chén):宫殿名,唐宋时为皇帝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这里借指皇宫。
- 羸马(léi mǎ):瘦弱的马。
- 滥禄:指空享俸禄。
- 六帙(liù zhì):帙,本意为书、画的封套,这里作量词,一帙为一套线装书,六帙指代六十岁。
- 荷(hè):承受,承蒙。
- 夹道:指(靠近道路的)两旁。
- 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 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暾(tūn):形容日光明亮温暖,亦用以形容火光炽盛。
翻译
一同手捧着诏书在皇宫朝拜,我独自骑着瘦弱的马走出京城大门。 十年空享俸禄,我惭愧自己的儒家学术,六十岁时归田,承蒙君主的恩情。 道路两旁黄莺啼叫,众多骑兵集合,接连的城池地势险要,众多军营屯扎。 我这白发之人此次离去,自觉被疏远,翘首盼望那蓬莱仙山,海上的天色明亮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作,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首联描写了他与他人一同在皇宫谢恩后,独自骑马离京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孤独和落寞之感。颔联中,诗人反思自己十年的为官生涯,认为自己空享俸禄,对自己的儒术感到惭愧,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让他归田的感恩之情,这种情感既有对自身的反思,又有对皇恩的感激,显得矛盾而真实。颈联通过对道路两旁景象和城池军营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与诗人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中,诗人以白发之人自喻,表达了对被疏远的无奈,同时又对蓬莱海色的光明温暖充满了向往,表现出他对未来的一丝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在人生转折点上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