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赋七首

· 刘崧
岛屿通群盗,风尘动六州。 苍茫淮海暮,摇落楚荆秋。 城垒从堕废,弓刀竟隐收。 向来经国意,徒重腐儒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群盗:指众多的盗贼。
  • 风尘:比喻战乱。
  • 六州:泛指天下。
  • 淮海:指淮河与海,此处泛指地区。
  • 摇落:凋残,零落。
  • 楚荆:楚国和荆州,这里也指代相关地区。
  • 城垒:城池和堡垒。
  • 经国意:治理国家的方略。
  •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诗人自谦之词。

翻译

各个岛屿上有众多的盗贼横行,战乱让天下都动荡不安。 苍茫的淮海地区已近傍晚,楚荆之地在秋风中变得凋零。 城池和堡垒逐渐荒废损坏,弓箭和刀具竟然也被隐藏收起。 一直以来治理国家的良策,只是徒然加重了我这迂腐书生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社会衰败的忧虑和无奈。诗中通过“岛屿通群盗”“风尘动六州”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苍茫淮海暮,摇落楚荆秋”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衰败的氛围;“城垒从堕废,弓刀竟隐收”则形象地写出了军事防御的松弛和武力的隐匿;最后一句“向来经国意,徒重腐儒忧”,诗人自谦为腐儒,实则是对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治国方略未能有效实施的无奈。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