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净明君:道教神祇(qí)。
- 葛井:葛洪所挖掘的水井,此处代指仙道之源。
- 道书:道家的书籍。
- 雷坛:道士进行法事的场所。
- 珠树:传说中的神树。
翻译
夜晚在三台山的东杨炼师处留宿, 这里祭祀着净明君,香火是新从蕴含仙道之源的葛井处分来的。 桌子上的道家书籍是秋后写就的,深夜里能听到从空中传来的仙人奏乐之声。 星星低垂,天空似乎与青青的旷野相连,雨过后,山中空旷,升腾起朵朵白云。 还有那人们到不了的雷坛,十年间,神树旁仙鹤成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宿三台山东杨炼师处的所见所闻,营造出一种神秘、清幽的氛围。诗中通过描写净明君的祭祀、香火的来源、道书的书写、仙乐的听闻、星空原野的景象、雨后白云的升腾以及雷坛的神秘和珠树旁仙鹤的成群,展现了此地的神圣与宁静。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道教元素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中。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方的敬仰和对道教文化的某种向往。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余自去冬闰十一月遣人还泰和迎候舍弟子彦与家人偕来今经九十馀日矣未知果来否偶灯下独酌有怀怆然援笔题此俟余弟至而共读之时正月二十七日夜也 》 —— [ 明 ] 刘崧
- 《 送别石泉县丞钟尚贤以公役赴京却还成都府 》 —— [ 明 ] 刘崧
- 《 题泰和县丞陈举善所画山水图 》 —— [ 明 ] 刘崧
- 《 雨中送萧翀还南溪 》 —— [ 明 ] 刘崧
- 《 题熊自得山水四景赤壁 》 —— [ 明 ] 刘崧
- 《 玉华山 》 —— [ 明 ] 刘崧
- 《 题萧曙所藏曾同可画水四首 》 —— [ 明 ] 刘崧
- 《 由邳州入房村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