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夏原威述怀七言六首

· 郑真
雉堞煌煌壮国都,移家住近月明湖。 秋风篱落花长好,夜雪庭阶草不枯。 烟远山庖供晚爨,云舂野碓急秋租。 浮生已付形骸外,何羡商岩隐者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凸出的部分,用于防御。
  • 煌煌:明亮辉煌的样子。
  • 国都:国家的首都。
  • 月明湖:此处应指一个美丽的湖泊,因月光明亮而得名。
  • 篱落:篱笆。
  • 庭阶:庭院中的台阶。
  • 山庖(páo):山中的厨房,指山中的生活。
  • 晚爨(cuàn):晚上的炊烟。
  • 云舂(chōng):云中的舂米声,形容山中生活的宁静。
  • 野碓(duì):山野中的石磨。
  • 秋租:秋天的租金或税收。
  • 浮生:指人生,含有短暂和无常的意味。
  • 形骸(hái):身体,肉体。
  • 商岩:商山,古代隐士常隐居的地方。
  • 隐者徒:隐士,指那些隐居山林的人。

翻译

城墙辉煌壮观,彰显着国家的都城,我搬迁到靠近月光明媚的湖泊居住。秋风中,篱笆旁的花儿依旧茂盛,夜晚的雪覆盖在庭院台阶上,草儿并未凋零。远山的炊烟在傍晚时分升起,云中传来舂米的声音,急促地催促着秋天的租金。我这短暂的人生已不在乎肉体的束缚,又何必羡慕那些隐居商山的隐士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城墙、湖泊、篱笆、庭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浮生已付形骸外”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