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酬周毓庭楚藩幕中寄怀之作二首

粤山楚水两悠悠,芳讯浮沉似石头。 作赋贾生曾吊屈,思乡王粲暂依刘。 丛兰芳杜谁同采? 七泽三湘怅独游。 莫怪音书长不达,衡阳肠断正惊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粤山楚水:指广东的山和湖北的水。
  • 芳讯:美好的消息或书信。
  • 浮沉:比喻消息时有时无,不稳定。
  • 石头:指石头城,即南京,这里比喻消息如同石头般沉重,难以传递。
  • 作赋贾生:指西汉文学家贾谊,曾作《吊屈原赋》。
  • 吊屈:悼念屈原。
  • 思乡王粲:指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因战乱流离失所,思乡情切。
  • 依刘:指王粲依附于刘表。
  • 丛兰芳杜:指各种香草,比喻美好的事物。
  • 七泽三湘:指湖南的七泽和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 怅独游:感到孤独和惆怅地独自旅行。
  • 音书:书信。
  • 衡阳:地名,在今湖南省。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翻译

广东的山和湖北的水,两地的景色都悠远无尽,美好的消息时有时无,就像沉重的石头难以传递。曾经像贾谊那样作赋悼念屈原,也像王粲那样因思乡而暂时依附于刘表。在这丛丛的兰花和芳香的杜若中,有谁与我一同采摘?独自游览湖南的七泽和三湘,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惆怅。不要奇怪为什么书信总是无法送达,因为在衡阳,正是秋天,让人感到极度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旅途孤独的感慨。诗中通过“粤山楚水”、“芳讯浮沉”等意象,描绘了地理距离和消息传递的困难,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同时,通过引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共鸣,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最后,以“衡阳肠断正惊秋”作结,既点明了时令,又深化了孤独和悲伤的情感。

邓云霄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