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十六首

丛祠篝火作狐鸣,垄卒凭妖亦树兵。 百二山河终瓦解,不须闾左戍长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丛祠:丛林中的祠堂。
  • 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
  • 狐鸣:狐狸的叫声,这里指神秘的预兆。
  • 垄卒:田间的农夫。
  • 凭妖:依靠妖异之事。
  • 树兵:起兵,发动战争。
  • 百二山河:指国家的疆域。
  • 瓦解:崩溃,解体。
  • 闾左:古代城市中的贫民区。
  • 戍长城:守卫长城,指参与军事防御。

翻译

丛林中的祠堂里,篝火旁响起了狐狸的鸣叫,仿佛是神秘的预兆。田间的农夫,依靠着妖异之事,也开始了起兵反抗。国家的疆域,最终还是崩溃解体了。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贫民区的百姓去守卫长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丛祠篝火和狐鸣的神秘场景,以及垄卒凭妖树兵的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反抗。诗中“百二山河终瓦解”一句,深刻表达了国家崩溃的悲惨景象。最后一句“不须闾左戍长城”,则带有讽刺意味,暗示了即使百姓参与军事防御,也无法挽救国家的命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