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太守歌

云中太守何翩翩,归来但扫落花眠。落花坛临孟津口,白岸苍波称钓叟。 门前车马又纷纷,此翁惟视南天云。云里高台已如扫,风前冶苑徒空闻。 空闻金埒随山溜,复道丰阡成野堠。已令饥鹤调中悲,不放斯獒草头走。 洛中胜事先自知,塞上风烟那复为。冷泉浇竹离披长,听与檀郎写《楚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中太守:指在云中郡(古代地名)担任太守的官员。
  • 翩翩:形容举止优雅,风度翩翩。
  • 孟津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
  • 金埒:指金色的堤岸。
  • 丰阡:指肥沃的田间小路。
  • 野堠:野外的标记或土堆。
  • 斯獒:指一种猛犬。
  • 檀郎:对男子的美称。
  • 《楚辞》:古代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楚地的文化和风俗。

翻译

云中郡的太守举止优雅,归来后只在落花中安眠。落花堆积的坛边临近孟津口,白岸苍波是钓叟的乐园。 门前车马再次纷纷扰扰,这位老翁只关注南天的云彩。云中的高台已如被扫平,风前的冶苑只留下空洞的传闻。 金色的堤岸随山势流淌,肥沃的田间小路变成了野外的标记。已让饥饿的鹤在调中悲鸣,不再让猛犬在草头奔跑。 洛阳的胜景早已知晓,塞上的风烟不再关心。冷泉浇灌的竹子离披生长,听与檀郎一起写《楚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云中太守归隐后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昔日官场的热闹与现今隐居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花”、“白岸苍波”、“南天云”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处的“冷泉浇竹”和“写《楚辞》”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赵贞吉

明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卒谥文肃。有《文肃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