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兴五首

· 郑潜
读书岂在多,适用一编足。 君听刍荛言,可备太史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刍荛(chú ráo):指割草打柴的人,比喻普通百姓。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历史。

翻译

读书何必追求数量之多,只要一本书适用就足够了。 你听一听普通百姓的话,也许可以备用于太史的记录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实用主义观点,强调了读书的质量而非数量。诗中“适用一编足”一句,简洁明了地传达了作者认为读书应注重实用性的思想。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暗示了普通百姓的智慧和见解同样值得记录和重视,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智慧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见解。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