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卜居大田自癸巳今庚子夏羊城归七月至于十月率病偶一日午毕循塍行邻犬有见而吠者感而赋之
七祀空山客,如蚕不出匡。
一惭宁不忍,群吠果何妨。
将勿怪头换,幸非同谷亡。
灶觚存纪载,终老白云乡。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居:选择地方居住。
- 癸巳:癸巳年。
- 庚子:庚子年。
- 塍(chéng):田埂。
- 匡:“筐”的古字,这里指蚕筐。
- 觚(gū):古代一种用于书写的木简。
翻译
我从癸巳年起选择在大田居住,到如今庚子年夏天从羊城归来,从七月到十月,我大多时候生病,偶尔有一天中午过后,我沿着田埂行走,邻家的狗看到我而狂吠,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在这空山已经居住了七年,我就像那不出蚕筐的蚕。有一点惭愧但怎能不忍耐,群狗狂吠又有什么妨碍呢。将不要怪罪自己脑袋不灵光,庆幸自己没有像同谷那样饿死。在这灶台上留下一些记载,我愿在这白云乡终老一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感慨和表达。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大田居住的经历,以及面对疾病和外界干扰时的心态。作者以蚕自比,暗示自己的隐居生活,虽有惭愧和困扰,但仍能保持忍耐和超脱的态度。最后表达了自己希望在这宁静的地方度过余生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宁静的追求。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