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山居杂感

闭门深拔剌,落落少交知。 勿涉恶溪水,长吟不肖诗。 重华才子谱,元祐党人碑。 所以萧升佐,能登季札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拔剌(bá là):象声词,形容鱼尾摆动的声音,这里指闭门不出,寂静无声。
  • 恶溪:河流名,在今浙江南部,溪中多水怪,后改名为好溪。此处的“恶溪”可能象征着险恶的环境或不好的事物。
  • 重华:帝舜名。
  • 元祐党人碑:宋徽宗时,蔡京把元祐、元符间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被毁。此碑代表了政治斗争中的迫害和不公。
  • 萧升佐:人物名,具体事迹不详。
  • 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品德高尚,富有才华,因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

翻译

关闭房门静静地待着,落落寡合少有知心朋友。 不要涉足那险恶的溪水,长久地吟诵着不那么出色的诗章。 有记载着才子的名录,也有那象征着党争迫害的元祐党人碑。 也正因此萧升佐,能够登上季札的祠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暮之时于山居之中的种种感慨。诗中通过“闭门深拔剌,落落少交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勿涉恶溪水,长吟不肖诗”则暗示了诗人对险恶环境的回避和对自身诗作的一种谦称。“重华才子谱,元祐党人碑”提到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可能是在借古讽今,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或表达对政治斗争的看法。最后两句“所以萧升佐,能登季札祠”,其具体含义不太明确,或许是在说像萧升佐这样的人,能够具有像季札那样的品德或得到某种认可。整首诗意境深沉,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悟。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