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老兵谈边事

· 谢榛
少小从军老病侵,铁衣征战岁年深。 天寒野火烧荒塞,月黑山精啸古林。 千载干戈堪洒泪,三秋笳鼓数惊心。 平沙乱草迷枮骨,汉武穷兵怨至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侵蚀,这里指老兵身体被疾病侵蚀。
  •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指代战士。
  • 岁年深:指时间长久。
  • 荒塞:荒凉的边塞。
  • 山精:传说中的山中怪物,这里指夜晚山林中的阴森声响。
  •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 笳鼓:笳声与鼓声,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进退、宴享的乐器和乐曲。
  • 三秋:秋季的三个月,也可泛指秋天。
  • 枮(xiān)骨:枯骨。

翻译

年少时就参军,如今老迈又被疾病缠身,穿着铁衣征战的岁月已经很长久了。 天寒地冻时,野外的大火燃烧着荒凉的边塞,月黑风高时,山林中仿佛有山精在呼啸。 千年来的战争让人忍不住落泪,秋天里的笳鼓声多次让人惊心。 平旷的沙地和杂乱的荒草中,迷失着枯骨,汉武帝过度用兵的怨恨至今仍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位老兵的讲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长久以来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的前两句写老兵自幼从军,如今年老多病,突出了战争对人的消耗。“天寒野火烧荒塞,月黑山精啸古林”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森、荒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千载干戈堪洒泪,三秋笳鼓数惊心”则表达了对长期战争的悲哀和对人们心灵的创伤。最后两句以枯骨迷失在平沙乱草中,以及人们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怨恨,警示人们战争的危害。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