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同陈郎中汝忠登邺城兼寄于鳞子与

· 谢榛
有客停骖日,重城共一登。 晴烟开北渚,春色上西陵。 中论怀徐干,高风识李膺。 蓟门芳草路,千里兴堪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ān):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这里指马。
  • (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 中论:汉末徐干著,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论集。
  • 李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他性格刚直,被当时的人称为“天下楷模”。

翻译

有客人勒住马缰绳停下,我们一起登上这座重重的城池。晴朗的烟雾在北面的水中小块陆地上散开,春天的景色映上了西边的山陵。心怀徐干所著的《中论》那般的言论,高尚的风范让人想到李膺。蓟门长满芳草的道路上,千里的兴致都可以在此乘兴而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陈郎中一同登上邺城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了人物和事件,“有客停骖日,重城共一登”,简洁地交代了一同登城的情景。颔联“晴烟开北渚,春色上西陵”通过对晴烟和春色的描写,展现出了美好的景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颈联“中论怀徐干,高风识李膺”,用徐干的《中论》和李膺的高风亮节,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尾联“蓟门芳草路,千里兴堪乘”则以蓟门芳草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兴致勃勃、意气风发的情感。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将登城所见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