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南望洛阳因寄吴大理温中丞谢给事刘兵宪吕太守词丈

· 谢榛
白首飘蓬来自西,旧交南望感云泥。 周南文物犹逢汉,邺下词人久别齐。 河涨蛟龙秋怒转,雨昏乌鹊夜愁栖。 嵩峰暗落三花树,空约登攀去路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 周南:《诗经·国风》中的一部分,这里借指南部地区。
  • 文物:指礼乐制度。
  • 邺下:建安时期的文学活动中心,此处指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 乌鹊:指喜鹊。常用以比喻无偶独居的男女。(“鹊”,读音:què)
  • 三花树:传说中的仙树。

翻译

我这头发已白的漂泊之人从西边而来,遥望南方的旧友,深感彼此差距之大。南部地区的礼乐制度还如汉朝时一般,而邺下的文人却早已离开齐地。秋雨中河水上涨,蛟龙愤怒地翻转,雨色昏暗,乌鹊在夜里忧愁地栖息。嵩山的山峰上,那传说中的仙树已被阴影遮住,我空自约定了去攀登,可前路却让人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者对南方旧友的思念和对彼此差距的感受。颔联通过对周南文物的提及和邺下词人的离别,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变迁。颈联以自然景象的描写,河水上涨、蛟龙怒转、雨昏乌鹊愁栖,烘托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情绪。尾联则以嵩山的三花树暗落和攀登去路的迷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追求的艰难。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用典自然,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