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方晦叔同登北城楼兼示真上人二首

· 谢榛
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 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 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 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 寥(liáo)寂:寂静冷落。
  • 长河:指黄河。
  • 东林:庐山东林寺,这里代指佛寺。

翻译

我们相约在九月九日一起登高赋诗,倚着城墙兴致多么浓厚。 倘若天上来了风雨,人们应该会感受到寂寥。 黄河水映照着远方的景色,显得格外明亮,寒冷的柳树上,枝条疏落而干净。 更喜爱那像东林寺般的美好景致,今晚我们就在此谈论禅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登高的情景。诗的首联点出了登高的时间和缘由,以及兴致之高。颔联则从天气的变化引发对寂寥情绪的感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颈联通过描写长河的明亮和寒柳的疏条,展现出一种清冷的意境。尾联表达了对佛寺般宁静美好景致的喜爱,以及在此谈禅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细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富有韵味。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