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鍊师居玉蟾丹室

· 蓝仁
湖海归来挂一瓢,玉蟾丹灶待重烧。 内经黄帝留针诀,三品神农辩药苗。 枫叶渔舟波澹澹,茶烟禅榻鬓萧萧。 高秋拟借峰头鹤,共尔吹笙溯泬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鍊师:(liàn shī)对道士的尊称。
  • 玉蟾: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玉蟾代指月亮或月光,此处应指一处与炼丹有关的地名或居所。
  • 丹室:道士炼丹的地方。
  • 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 针诀:针灸的秘诀。
  • 三品:在古代本草学中,有些药物根据其性能和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
  • 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尝百草,辨药苗,始有医药。
  • 泬寥:(xuè liáo)形容空旷清朗的样子。

翻译

从湖海之地归来后挂起一只瓢,准备重新点燃玉蟾丹室的炉灶炼丹。 《黄帝内经》中留下了针灸的秘诀,神农氏辨别药苗并将其分为三品。 枫叶下的渔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飘荡,茶烟从禅榻边升起,双鬓已斑白。 在这高秋时节,我打算借峰头的仙鹤,与你一同吹笙,追溯那空旷清朗之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余鍊师的居处和生活的想象,以及自己对修仙求道、追求超脱境界的向往。诗的首联写余鍊师归来后准备重操炼丹之事,表现出他对修道的执着。颔联提到《黄帝内经》的针诀和神农氏辨药苗,显示出炼丹与医学、药学的紧密联系,也增添了诗句的文化内涵。颈联通过描写渔舟、枫叶、茶烟、禅榻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仙鹤,与余鍊师一起吹笙,追寻那空旷清朗的高远境界,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将修道者的生活与自然景观、文化传统相结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享受。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